【理润雨湖】解锁法院强制执行,一文全知晓
2025-03-19 17:36:20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雨湖区人民法院 | 编辑:易阳思 | 作者:刘嘉豪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42814

雨湖融媒3月20日讯(通讯员 刘嘉豪)公平正义不仅体现在一纸判决,更在于判决能否得以切实执行。对于申请执行人而言,它是实现权益的保障;对于被执行人来说,了解拒不执行的法律后果尤为重要。接下来,一起来认识法院强制执行程序吧!

一、何为法院强制执行程序?

法院强制执行程序是指法院根据生效的法律文书(如判决书、裁定书、调解书等),在义务人(被执行人)拒不履行时,依申请或依职权采取强制措施,迫使被执行人履行义务的法律程序。

法条链接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》第二百四十七条规定: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、裁定,当事人必须履行。一方拒绝履行的,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,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。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,当事人必须履行。一方拒绝履行的,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。

二、法院常见强制执行措施有哪些?

1、通过网络查控系统实时查询、冻结、扣划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、支付宝、微信等电子账户。

2、查封、扣押、冻结、拍卖变卖被执行人不动产(房产、土地)、动产(车辆、设备)、股票、知识产权、证券账户。

3、强制管理。对不适宜拍卖的财产委托第三方管理,以清偿债务。

4、执行到期债权。通知次债务人直接向申请执行人履行债务。

5、限制消费令/纳入失信名单。禁止乘坐飞机、高铁、入住星级酒店、购买不动产、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。

6、司法拘留。主要针对抗拒执行、虚假或拒绝申报财产等行为。

7、追究刑事责任。对涉嫌构成“拒不执行判决、裁定罪”的,法院可移送公安机关立案。

三、作为义务人(被执行人)该如何做?

1、如实申报财产:在收到《执行通知书》《报告财产令》等相关法律文书后,应配合法院财产调查,如实申报财产。禁止转移、隐匿财产。

2、尽快履行义务:尽快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,避免强制执行和信用受损。

3、协商分期履行:若暂时无力履行,可与申请执行人协商,并争取达成执行和解协议,分期还款。

4、信用修复:失信被执行人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,并具备相关规定的情形,可向法院申请信用修复。

法官提醒

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程序是维护司法权威、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程序。作为被执行人,应秉承诚信原则,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或主动协商达成执行和解,切勿通过转移财产、隐匿行踪等行为规避执行,否则将面临更为严重的法律后果。确无即时履行能力的,应主动向人民法院及申请执行人说明情况,配合制定分期履行方案,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。对人民法院的判决、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的被执行人,人民法院有权依法采取信用惩戒、财产查控、人身强制等执行措施,情节严重的,还应承担刑事责任。同时,作为申请执行人,也应主动向执行法院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线索及行踪信息。法律的公平公正需要诉讼参与各方共同践行法治精神,主动履行法定义务既是对法律尊严的捍卫,亦是对自身负责的体现。

法律的威严不容侵犯,强制执行程序便是其有力的捍卫者。无论是申请执行人期待权益实现,还是被执行人想要妥善应对,了解这些知识都至关重要。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用,别忘了分享给身边有需要的人,让更多人懂法、守法、用法。

责编:易阳思

来源:雨湖区人民法院

  下载APP